在濱州陽信縣的城市版圖中,圣豪悠樂里商業步行街是無可替代的商業地標 —— 總投資 8.8 億元、占地 75 畝,承載著近 200 家商戶的經營期望與逾 1000 人的就業需求,更以 “復古風情 + 現代消費” 的定位,扛起了當地 “夜間經濟示范區” 建設的大旗。當白日的喧囂漸歇,如何讓青磚灰瓦的復古建筑在夜色中蘇醒,讓商業空間兼具吸引力與煙火氣?山東原實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(簡稱 “山東原實科技”)以專業實力接下這一重任,用光影為這條省級特色商業街注入全新生命力。
承接項目后,山東原實科技并未急于動筆設計,而是組建專項團隊開展了為期兩周的全維度調研,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商業空間:白天,團隊細致記錄騎樓的廊柱間距、飛檐弧度,梳理餐飲、文創、零售等業態的分布特點,捕捉青磚灰瓦的材質肌理;夜晚,他們化身 “光影觀察員”,追蹤客流動線,標記照明暗區,分析周邊光環境的明暗平衡。
調研終期,團隊精準錨定核心矛盾:亮化不是簡單的 “照明覆蓋”,而是要通過光影串聯建筑、業態與人文。據此,“煙火氣為魂,場景化為骨,智慧化為脈” 的設計理念應運而生,為整個工程奠定了 “以人為本、適配商業” 的基調。
基于深度調研,山東原實科技量身打造 “三級光影體系”,讓圣豪悠樂里的夜色實現 “輪廓有韻、業態有光、智慧聯動”:
針對步行街標志性的騎樓建筑群,設計團隊精選 3000K 暖黃光 LED 線條燈,沿建筑腰線、飛檐與廊柱精準布設。這些燈具顯色指數高達 90 以上,不僅清晰勾勒出古典建筑的輪廓曲線,更通過明暗漸變還原磚石與木材的溫潤質感。為踐行 “見光不見燈” 的原則,山東原實科技定制專用支架,將燈具嵌入建筑結構縫隙,線路則隱藏于裝飾線槽,既不破壞復古風貌,又徹底規避眩光干擾。
遵循 “一店一景、一域一韻” 的邏輯,山東原實科技為不同業態定制燈光方案:
1. 餐飲區:采用 15° 低角度投射燈聚焦外擺餐桌與櫥窗,暖光凸顯食物色澤,搭配檐下串燈營造市井煙火氣,讓食客食欲與體驗雙提升;
2. 文創零售區:配備可調焦軌道射燈,3500K 中性光精準投射商品細節,手工藝品的紋理、服飾的色彩在燈光下更具吸引力;
3. 中心廣場:創新打造 “光影互動空間”,地面投影燈循環播放水波、葉脈等動態圖案,樹影燈投射斑駁光斑,為年均 30 余場夜市、音樂節提供天然舞臺。
全街區引入山東原實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光感控制系統,燈具可根據日落時間自動啟閉,深夜 11 點后功率自動降至 30%,較傳統方案節能 40%。同時預留節日模式接口,齊魯小吃文化節等活動期間,一鍵切換為紅黃漸變光影,與 “黃河大集” 的熱鬧氛圍完美呼應,踐行 “亮而不費、美而不奢” 的綠色理念。
施工階段,山東原實科技以 “零干擾、高精度” 的標準,展現了成熟的工程管理能力。考慮到步行街日均萬人次的客流密度,團隊獨創 “夜間進場、日間復原” 作業模式:每晚 12 點后進場施工,凌晨 5 點前完成燈具安裝、線路調試與場地清理,確保商戶清晨正常營業,全程未對商業運營造成絲毫影響。
技術細節的把控更是嚴苛至極:高空檐口燈帶通過無人機三維建模定位,投射角度誤差不超過 0.5°;地面星光地埋燈采用 IP67 防水等級,適配雨季與日常清潔需求;所有燈具均選用抗老化鋁合金外殼與耐高溫芯片,從容應對北方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挑戰。這種精細化施工,正是山東原實科技在東營、煙臺等多地項目中積累的成熟經驗,早已內化為企業標準作業流程。
如今的圣豪悠樂里,每到傍晚便化身 “流動的光影長卷”:暖金色光線沿騎樓鋪展,商戶櫥窗流光溢彩,中心廣場光影靈動。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 —— 亮化工程落地后,步行街夜間客流量提升 60%,多家商戶延長營業時間 1.5 小時,2025 年齊魯小吃文化節更創下 8 萬人次客流紀錄。
“原實科技的燈光,不僅照亮了街區,更點亮了生意。” 步行街運營負責人的評價,精準概括了工程的核心價值。從前期調研到方案設計,從施工落地到智能運維,山東原實科技用專業實力證明:優質的夜景亮化工程,從來都是商業價值與人文氛圍的共生載體,而這正是其 “用光影點亮城市,用專業創造價值” 企業使命的生動踐行。